两个人,竟始终找不到。由此孝宗万岁爷深信,身为九五至尊的人主至极,一举一动,都有神灵窥伺。哪怕细微末节的小事,也丝毫马虎不得。须知万岁爷一句话就是圣旨,一个举动就是万世楷模。今日里,让客用这个奴才按着万岁爷的头,设若民间的高人看了星象,说不定就是天狗吃日头的大事。”
“太后,”冯保忙趋前行礼,说道,“奴才方才进来,见这两个小畜生按着万岁爷的头,便跑过来训斥。”
耳朵痒了请人看一看,这在老百姓里头,原是极平常的一件小事,可是经过冯保搬经弄典这么一白话,竟成了不可饶恕的欺君之罪。李太后顿时没了主意,问道:
“依冯公公看,这两个小奴才该治罪?”
“正是。”冯保觑了一眼李太后,答道,“若按皇上的家法,客用小畜生怎么讨便宜,也得斫一只手,但今天的事既是万岁爷叫的,惩罚就轻一点,让这两个小畜生跪在院子里的砖地上,晒一上午太阳。”
“日头老毒的,晒晕了怎么办?”朱翊钧瞧了瞧砖地上白晃晃的阳光,担心地问。
冯保立即回答:“万岁爷,天底下生杀予夺大权,都在您手上,一味地慈悲,怎好当皇帝!”
“冯公公说得对,就这么办了,走,万岁爷,咱们去东阁。”
李太后一锤定音,说罢牵着朱翊钧的手,在两名宫女的引导下,挪步向东阁走去,冯保紧随其后。
东阁也称东暖阁,此时的东阁,早已被值事太监擦拭得窗明几净,镶嵌了几十颗祖母绿的鎏金宣德炉里,也燃起了特制的檀香,异香满室,闻者精神一爽。而在小皇上的御座与李太后落座的绣椅之间,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单盆花架,上面放了一只翠青六孔莲瓣花插,那本是南宋龙泉窑的旧物。花插上插了六枝猩红欲滴的玫瑰,也分外夺人眼目。主仆坐定,李太后瞄了瞄小皇上几案前先已放好的十几份奏折,问冯保:
“冯公公,奏折还未拆封?”
按规矩,所有呈给皇上的奏折,先都集中到通政司,再由该衙门转呈大内。奏折寄呈时就已封套缄口,通政司收到后再加盖火印关防。只有呈至御前,皇上下旨才能开拆,此前任何人不得与闻。新皇上登基之初,冯保就把这规矩说给李太后母子听了。这些时来,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今日李太后突然问这么一句,看似无心却是有意,冯保觉得这是李太后故意试探他是否对小皇上竭尽忠恳,便恭谨答道:
“没有皇上的旨意,奴才岂敢拆封。”
“啊!”李太后嘴角微微一翘,微微笑道,“那就拆吧,你说呢,钧儿?”
“拆。”
朱翊钧的嘴中硬邦邦吐出一个字,他的心思还在那两个罚跪的内侍上头。
冯保趋身上前,把那些奏折逐一拆开并看了一遍题目,李太后问:
“有无紧要的?”
冯保答:“有三封折子,皇上和太后想必愿意听听。”
“哪里呈来的?”
“一封是河南府新郑县令呈上的密札,备细禀报高拱回籍这两个月的举止动静。”
本来慵懒地坐在锦缎绣椅上的李太后,一听这话迅速坐正了身子,急切地问:
“这倔老头子,回家后可老实?”
冯保眯着眼,把那密札读了一遍,大致陈述高拱回籍之后,足不出户,闭门谢客,连当地缙绅前往拜望,也一概谢绝。他刚读完,李太后就微蹙着秀眉问:
“这个县令的话可靠吗?”
“大致可靠,”冯保觑了一眼李太后,讨好地说,“上次太后嘱咐奴才,要把高拱盯紧一点,奴才就派人去了一趟新郑,传谕县令,高拱回籍闲居,地方官要把他看管紧一点,有关高拱的言行举止,须得定期写密札向皇上奏报。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居正 最新章节第十回 冯公公读折耍手腕 李太后吃茶识股肱,网址:https://www.at55.net/196/196233/3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