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1333章大金银号(2/3)

第1333章大金银号(2/3)

上一页崇祯十七年秋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爱尚小说网在线收听!
虞胤,而是明军确实已在潼关、上庸等地集结,吴三桂催要粮饷的折子刚到内阁,他做为兵相,不可能将军费让出来。

豪格听了他的话,沉默不语,他固然不喜韩朝宣,但是却认同他的观点,关中的百姓苦一点没关系,前线部队的饷银尽对不能少,部队必须稳固。

这时孟乔芳看完之后,却看向虞胤,眯着眼睛道:“虞相主管户部,不会不知道国库的存银,而既然知道,还写出这份奏折来,是不是有什么解决的方案?假如没有,那就是戏耍陛下和百官了。”

孟乔芳等人的心情,同样是纠结的,从金国的利益也从他们利益出发,他们很盼看虞胤有解决的方案,但是同时又反感不喜虞胤这个出卖官绅团体的叛徒。

“不敢!”虞胤抿了抿嘴,回了梦乔芳一句后,拱手对豪格道:“陛下,臣确实有一个解决的方案!”

豪格听了孟乔芳的话之后,就已经向他看来,这时连忙说道:“爱卿快说!”

虞胤忽然挺直了腰板,左右看了看几位重臣,才拿起象牙笏对奏道:“陛下,臣请参考明国五德银号,设大金银号,发行大金银元和银票,来度过此次危机。”

“五德号?大金银号?”堂上的官员又是一阵哗然。

金国这次就是被五德号搞垮的,对于五德号并不陌生,知道那是一个下蛋的金鸡。

豪格眼前一亮,五德号的银元和银票,金国的一些商人和明朝交易时也大批的应用。

银元不用说,至少七成的白银,可银票就是一张纸,但是五德号却可以当银子使。

明朝货币改革之后,推出了银票、铜票、金票制度,金国开端并不看好,不少人感到用不了多久,这些纸钞就会向宝钞一样一落千丈,最后变成废纸,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他们不仅没有变成废纸,反而风行起来,极大的刺激了明朝经济的繁荣。

大堂上议论纷纷,韩朝宣也眼前一亮,而他多次出使明朝,对于明朝和五德号懂得比较多,知道金国假如有这么一家银号,尽对是一件好事,但是他同时也知道,五德号之所一能后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人人都认五德号,也是又原因的,并非凭空就发展起来。

“陛下!”韩朝宣开口道:“五德号的银票之所认为人吸收,那是由于持有银票,在任何一家五德银号的分号,都能兑换出等量金银,有信用存在,而我朝刚刚经历了银号倒闭,这个时候发行银票,怕是没人能够吸收。”

豪格对于这些东西,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他看向虞胤,盼看虞胤能给他一个满足的答复。

“陛下,韩相国说的不错!”虞胤想出发行银票这一策略时,对于很多问题,他自然早就想到了。

众人眼力都投向他,虞胤稍微顿了顿,便接着说道:“就如韩相所言,想要银票为人吸收,就必须能随时兑换,建立信用,否则银票就只能像明朝的宝钞一样,沦为废纸。换句话来说,我们只要能够保证银票的兑换,这件事就能行得通。”

豪格点点头,这个他能懂得,可随即他又立即问道:“可是朝廷没钱啊!”

虞胤接着解释,“陛下,银票的信用一旦断定,后面就不用太过担心银票的兑换。这事的要害在于,前期银号内必须有足够的现银,来应对民间的兑换。臣认为不用太多,只需要一百五十万,顶多两百万两足矣。”

说着,虞胤又看了韩朝宣等人一眼,然后持续说道:“这笔钱,臣认为可以先将户部的一百万存银放进银号,印发一百五十万的银票,再如五德号一样,向各商号大族召募一百万两白银,给予他们股份,再印发一百五十万两银票。有两百万两白银押仓,臣认为银号的信用很快就能竖立,到时后再将那一百万两还给兵部,另一百万两用于兑换,就能解决眼下的大多数问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崇祯十七年秋 最新章节第1333章大金银号,网址:https://www.at55.net/21/21892/1303_2.html
上一页崇祯十七年秋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