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奔来。内有一贼,精锐环绕,身高瘦长,黄脸长须,骑着健马,定是张献忠那大贼无疑。>
此时张献忠的相貌特征也全军尽知,长身黄脸长须,舜乡军将士,人人记住。>
温方亮大笑:“妙啊,献贼果然来了!”>
众将皆是叹服,果然,又被将军料中了,对王斗的高瞻远瞩,料事如神,众人都有五体投地之感。>
与此同时,众人又更增对王斗的敬畏,此情种种,非“星宿神人”不可解说,王斗身上越发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彩。对神秘力量,未知的事务,人们总是怀着畏惧的。>
温方亮定了定神,仔细询问:“他们人数有多少,装甲军备如何?”>
夜不收伍长答道:“献贼约有两千,个个快马,没打旗号。他们的装备,皆毡帽裲裆,持着长枪腰刀,贼老营皆有弓箭,没有别的火器辎重。”>
温方亮最后问道:“献贼大军,何时会到襄阳?”>
夜不收伍长盘算一阵,说道:“约在卯时(傍晚5点—7点),会到襄阳近郊!”>
这是依张献忠等人的马力来算,却不能与舜乡军的夜不收们相比。>
舜乡军夜不收一人三马,还尽是精锐高头大马,在发现张献忠踪影后,不过午后就赶回襄阳,提前通知,而张献忠等人,却要晚几个小时,才能到达襄阳。>
该伍夜不收很快离去,回转前方,继续监视。>
与此同时,埋伏在张公祠西面众林的高史银等人,同样有一伍的夜不收前去告知军情。>
又有两伍夜不收,沿着小道,绕过山地,直奔广德寺附近,专门在此等待的夜不收千总温达兴等人。>
在对张献忠的侦测中,夜不收千总温达兴出动了一队人马,分为十伍,不停侦探。余下一队人,则是依王斗的吩咐,在几个白天中混入襄阳城内,以便在乱局中护卫王府的安全。>
得到消息,温达兴猛地站起来,双目射出锐利的光:“献贼果然来了。”>
他说道:“留两伍人,跟随我渡河,余下的人,继续监视。我要将这情报,尽快告知将军。”>
在这片汉水的附近,舜乡军专门收罗了一些船只,渡河私用,免得泄漏情报。很快温达兴等人过河,上了北岸。>
而王斗此时,率着中军部,护卫总,还有李光衡的骑兵千总,仍然隐于樊城西北的山地中。得到情报后,便如温方亮等人一样,李光衡诸人同样非常惊讶,果然如将军所言,献贼来了。>
王斗却是神情平静,说道:“献贼来了吗?好!将士们养精蓄锐,待天色暗下,我军便向樊城出发,待得午夜,控制浮桥,等襄阳乱起,献贼进城,我大军随之入城,杀他个片甲不留!”>
众将一起哄然领命,甲叶锵然作响。>
……>
当日,卯时,临近辰时。>
此时虽是初春,但仍然天气酷寒,而且天色暗得快,才进卯时不久,四下己是一片昏暗,春寒料峭,官道驿路寥无一人。>
四下一片寂静,连虫鸣鸟叫声都没有,只有远处的村庄似乎传来一些灯火,暗灭不定,有如鬼火。>
忽然这种寂静被一片响亮的马蹄声打乱,一大股黑压压的马队奔驰而来。>
奔到近前,便见马上骑士,或是戴着毡帽,或是裹着头巾。他们军伍或许没有舜乡军那样严整,装备马匹也没有舜乡军那么精良,但同样颇有气势,马上各人,许多人马术娴熟,举动间,皆带着一股彪悍嗜血之色。>
在马队的中间,有一个打着披风,戴着毡帽的大汉,他黄脸长须,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末边军一小兵 最新章节第412章 到达,网址:https://www.at55.net/31/31549/412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