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汉家。孔府南北隔绝,分侍两国的局面也彻底结束。”>
“而终结这个国仇家恨的,正是我太祖皇帝,也是我大明的忠臣义士,精兵猛将。当初二十五万健儿,自应天踏上征途,渡过黄河,直下大都,中华大地,遂归于一统。将士所到之处,百姓无不箪食壶浆,竭诚欢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才过去了三十余年……”>
朱大壮从徐府出来,整个人都麻了。>
他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
你就说徐景昌这个脑子是怎么长的?>
封官加爵,这都是寻常手段,确实能彰显南孔的忠义,也算是对他们的补偿……但是把南孔的经历,放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里,由孔家而华夏,由华夏又孔家……对比之下,那种山河破碎,华夏兴旺的史诗感,扑面而来。>
而且最后落脚地,变成大明北伐成功,收复故土,山河一统,家人团圆。这等于是告诉所有人,就算是孔家,也要感谢大明君臣。>
你们要知恩图报!>
南孔是非常有坚守,很了不起……但南孔毕竟传承下来,子孙后代不如北孔,但也是衣食无忧。和他们比起来,靖康之耻,蒙古铁蹄南下,那些死去的无名冤魂算什么?>
还有,死守太原的王禀、高呼渡河的宗泽,光复陕州的李彦仙,血战朱仙镇的岳武穆……还有在北固山遥望中原的辛弃疾,在大散关写边塞诗的陆放翁,被俘不屈,以身殉国的文天祥。>
大明这个国家不是随随便便就来的,华夏大地也是有历史传承的。>
在这部史书上面,不管是孔家,还是士大夫,都算不上主角,甚至不是那么耀眼的群星。>
朱高炽打了个激灵,赶快回宫,把这事情跟父皇讲了,就等着明天的好戏了。>
次日,朱棣降旨,请孔议入宫。>
为了迎接这位孔氏后人,朱棣降旨,宗室这边,由周王朱橚带头,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甚至是太孙朱瞻基都被叫来了。>
再看朝臣这边,荣国公少师姚广孝、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曹国公李景隆,悉数到来。>
而在更让人意外的是,在李景隆身旁,还有个高大的中年人,他姿容俊逸,非比寻常,只是人到中年,鬓角白发不少。>
看到了他,所有人都傻了。>
魏国公徐辉祖!>
他怎么冒出来了?>
众人骇然。>
正在大家伙不知道怎么形容此刻心情的时候,又有人来了。>
国公以下的勋贵,为首的不是郑亨,也不是张玉之子张辅,而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正是长兴侯耿炳文!>
在他身后,盛庸,平安,大明开国勋贵的后人,能找到的,尚在京城的,几乎都来了。>
这些人凑在一起,加上靖难新贵,构成了大明朝的半边天。>
而另一半的天,则是六部九卿,朝廷文官重臣。>
值得一提,当初被徐景昌踢出京城的杨荣、金幼孜、胡广、杨士奇等人,也都还朝。>
内阁,六部九卿,还有其余各部侍郎,翰林官,科道言官,能数得着的,都在其中。>
这么高的规格,自然需要有人协调。>
太子朱高炽,定国公徐景昌,居中站立,弄得好像朱高煦和朱高燧是意外,他们俩才是亲儿子似的。>
排出了这么大的阵仗,拉来了这么多观众,如果不搞点大事情,简直对不起这一番折腾。>
今天的朱棣,也是神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三章 比肩夫子,网址:https://www.at55.net/365/365166/1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