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棣听到耳朵里,倒是颇感兴趣……朝堂的政务复杂,选出一些优秀的年轻人,让他们慢慢观政学习,历练十几年之后,担负一些重任,这没有问题。>
但是地方上直接派新科进士,就有些草率了。>
四年靖难下来,朱棣是深刻理解底层官吏的价值。>
那些能干的知县,既能供应军需,又能组织百姓种田,两不耽误。>
可有很多废物的地方官,民夫征不到,粮食送不上去,地方民生还弄得一团糟,许多老百姓四处逃亡,十室九空。>
知县就是百里侯,是普通百姓的青天大老爷。>
不派点能干的人,绝对不行!>
朱棣隐隐冒出一个念头,恩科必须坚持下去,尽量选拔出一些人,充实地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落实自己的想法……想要干大事,就不能没有人!>
这一次的恩科,值得推敲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眼瞧着天子怦然心动,朝臣们生怕再说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尤其是蹇义,不得不挺身而出,“陛下,有人长于办事,有人长于调动,地方用人,并非小事,不如从长计议?当下还是尽快把殿试的名次排出来,昭告天下。这也是朝廷的大喜事,接下来还要安排这些新科进士的官职去向,千头万绪,半点马虎不得。”>
蹇义这话也有道理,徐景昌盘算了一下,此番殿试,已经是大获全胜,先把胜利果实拿到手,然后再继续攻城略地。>
不光是他,解缙也是这么想的。>
毕竟他们实在是太孤单了,算来算去,就总结出“四丑”,这说明他们的实力也太弱了,好歹要四十丑,四百丑才好啊!>
接下来的阅卷,相对顺利了许多,朱棣喜欢什么,大家伙都清楚了。>
凡是能提出有用建议的,都排名靠前,越是有操作性,就越是得到朱棣赏识……>
只不过阅卷到了最后,有两份卷子,让人难以抉择。>
其中一份,就是曾棨的。>
朱棣拿在手里,坦白讲,第一印象,他也想给个状元。>
真的,无可挑剔!>
但是一看内容,又让他摇头。>
“老生常谈,都是老生常谈!一个新科进士,却是如此暮气沉沉,莫非说一路科举下来,把锐气都消磨光了不成?”>
“这样的人,朕……”>
朱棣很想黜落,但是捏着这张卷子,就是舍不得扔了。>
徐景昌深吸口气,“陛下,以此人的文采,进入翰林院绰绰有余,他在会试当中,也排名靠前,是今科的佼佼者。所提建议,虽然老生常谈,但到底也有可取之处。”>
有徐景昌的话,朱棣想了想,也就放下来了。>
只是接下来的一份考卷,让所有人都犯了难。>
这人关于理财的建议,看文章的前半段,颇有儒家的风范。>
他讲天下财有定数,朝廷多拿,百姓就少得……初看这种开头,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劝天子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又是儒家的那老一套。>
但是接下来他说了一句,中国多得,则蛮夷多伤!>
这一句话,堪称奇峰迭起,骤然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原来他讲天下的财富有定数,这个天下是包括大明和蛮夷的,不单纯是中原。>
博弈的双方也不是朝廷和百姓,而是中外!>
所以他的主张是要多往外卖东西,尤其是昂贵的东西,而少买外国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值钱的宝贝……要把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 最新章节第一百六十六章 徐家好儿郎,网址:https://www.at55.net/365/365166/14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