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的六部重臣已经落在了下风。>
确实大明朝这个嘎嘎作响的机器,需要增加一个零件,运行的规则也该调整了。>
徐景昌只是恰到好处,把这事情给捅了出来。>
此时一直没有吭声的姚广孝开口了,“陛下,臣有几句话说。”>
朱棣忙笑道:“姚少师,您有什么高见,只管讲来。”>
姚广孝道:“陛下,是这样的,眼下确实政务繁杂,要除旧布新,刷新社稷。就拿老臣来说,陛下让臣主持修撰太祖实录。臣这边进度如何,遇到了什么麻烦,需要多少人才,谁立了大功,谁出现了纰漏,确确实实需要对外通报,让陛下,让朝臣也都心中有数。不能等到十年八年之后,只是给朝廷一个修好没修好的结论,这样就不免怠惰公务的嫌疑。”>
姚广孝这话几乎是一锤定音,他可是朱棣的谋主,心腹中的心腹。>
只不过往日姚广孝不愿意站出来说话,才给了其他人空间,现在这位也站出来支持徐景昌,几乎瞬间翻盘。>
朝臣这边再也抵抗不住,吏部尚书蹇义第一个站出来。>
“启奏陛下,少师所言,确实是正论,只是整理政务,督促六部衙署,这么大的事情,不能都落在通政司,臣以为该由陛下亲自把持才是。”>
夏原吉也道:“确实,徐通政虽然才情过人,心思机敏,但毕竟太过年轻,初入仕途,与国朝典章不算熟悉,有些政务也未必清楚,臣斗胆谏言,陛下可以另择重臣,处理此事。”>
朱棣微微皱眉,尚在思索。>
这时候翰林学士杨荣再度站出来,“启奏陛下,当年太祖皇帝罢黜中书省之后,曾设立四辅官,以备咨询。随后又效仿唐宋之制,设立殿阁学士,辅佐君父,参与机务。臣以为此举似乎更妥当,也更尊奉祖制。”>
杨荣这家伙虽然话不多,但每一次站出来,都切中要害。>
原本茹瑺他们不是拿祖制说事吗!>
现在他就搬出了朱元璋的做法,让朱棣发扬光大,而且所谓殿阁学士,通常都是挑选熟悉朝廷典章制度的翰林文臣。>
这一下子,等于即阻挡了通政司,又驳斥了夏原吉推荐重臣,主持大政的想法。>
朱棣稍微思量,立刻点头了。>
此时的他,还要尽心尽力,当老朱的好儿子,既然父皇不许复立宰相,他就不能干。如果像夏原吉所说,由重臣督促六部百官。>
那么毫无疑问,谁拿到了这个位置,谁就是新的宰相。>
至于交给通政司,朱棣也不放心,主要是徐景昌这小子太能折腾,这才多少日子,他跟丘福冲突,跟百官冲突,再让他监督百官,那朝堂还不跟菜市场一样热闹?>
为了避免鸡犬不宁的局面,还是杨荣的提议很稳妥。>
“既然如此,就从翰林文臣当中,挑选一批颇有文名的词臣上来吧。”>
朱棣一锤定音,争吵了一圈的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能说什么?>
陛下圣明!>
从大殿出来,徐景昌迈步往前走,胖胖的夏原吉紧走了两步,拦住了他,随后蹇义也跟了上来。>
“徐通政,你看咱们坐下聊聊如何?”>
徐景昌看了看这俩人,怒火中烧,“聊什么啊?你们瞧通政司吃肉,心里头不高兴,非要搅合,现在好了,陛下选择翰林词臣辅佐,你们的脑袋上多了一片乌云,以后指不定下出什么风刀霜剑,让你们好看!这事情落到通政司,我又不能一直当通政使,等我走了,不就是你们安排合适人选吗!我就没见过这么愚蠢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 最新章节第十八章 秦淮听曲,网址:https://www.at55.net/365/365166/1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