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王令给汉兴太守,让他探查天子安危。”>
“待汉兴太守未回报消息之前,劝进事宜不得再提!”>
当刘备说完后,他令众臣纷纷退下,单独留下了诸葛亮。>
在刘备的命令之下,正在大殿中各自引经据典劝谏刘备登基称帝的大臣,脸上纷纷流露失望之色,而后他们渐渐都退出了大殿之中。>
群臣脸上的失望之色被刘备所看到,但他却并没有因为这失望之色,而转变自己的心意。>
当大殿中的众臣渐渐离去之后,大殿中只剩下刘备、诸葛亮、以及一直是小透明的刘禅。>
见再无旁人之后,刘备看向诸葛亮,对其言道:“孔明,离孤近些。”>
诸葛亮本就站在众臣之首,离刘备并不远,若是他再上前,那么他便要踏上王阶了。>
君臣之间的阶梯,一般情况下,是一种不可逾越的屏障。>
听到刘备的话后,诸葛亮脸上有迟疑之色。>
他对着刘备微微一拜道:“大王,君臣之礼不可废。”>
见诸葛亮跟他谈及什么君臣之礼,刘备的脸上浮现不开心的神色。>
刘备对诸葛亮道:“当年在新野,你我君臣二人皆是抵足而眠。>
因为此事,云长与益德还责怪你迷惑我,那时孔明怎就不在意君臣之礼了?”>
听到刘备说起这件有趣的往事,诸葛亮的脸上浮现笑容。>
那时关羽与张飞愤愤不平的脸色,诸葛亮现在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虽然那时刘备的根据地只有新野,与现在威凌天下的汉中王无法比拟。>
那时的他亦只是一小小谋士,与现在大权在握的他无法比拟。>
但那段时间,或许是刘备君臣之间最难以忘怀的时光。>
当刘备说完后,再次对着诸葛亮言道:“到备身前来,如当年一般。”>
见刘备不再自称孤,而是如当初三顾茅庐一般自称备,诸葛亮亦不再迟疑。>
他轻提衣摆,一步步踏上王阶,来到刘备身前。>
当诸葛亮来到刘备身前后,刘备清晰得看到了诸葛亮鬓角间的些许白发。>
他对诸葛亮略有些责备地说道:“往日我嘱咐你多少次,凡事不必事事躬亲,要善于用人。>
子初虽是尚书令,但有些事你尽可委派他,他政略颇佳,是不会有所差错的。”>
刘备责怪的语气在诸葛亮看来,却是一种关怀。>
诸葛亮对着刘备回答道:“臣自出隆中那日,主公问臣何以理事,臣答鞠躬尽瘁而已。”>
“往日承诺音犹在耳,臣不敢一日或忘,亦不敢一日有所懈怠。”>
听着诸葛亮的回答,刘备发出一声叹息。>
刘备是在为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担心。>
刘备因何叹息,诸葛亮清楚的很,但他现在没有时间关心自己的身体,他对着刘备一拜道:>
“昔吴汉、耿弇等初劝世祖即帝位,世祖辞让,前后数四。>
耿纯进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
世祖感纯言深至,遂然诺之。今曹氏篡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
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诸葛亮再次劝言刘备应当继位称帝。>
听着诸葛亮的劝进之语,刘备依然还是摇摇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糜汉 最新章节第二百一十六章 群臣劝进 你我君臣,网址:https://www.at55.net/405/405850/216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