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口25万人。然而,今日所见之舒县却远远达不到5万户民。”>
“我询问街老,有一不惑之年的老翁告知我,自光和七年黄巾之乱始,北人南渡,舒县曾一度繁华。但袁术入主淮南后,遣孙策攻打舒县,陆季宁为国守节,民人惧怕袁术纷纷上城协助守军,多有死伤。围城一年,城内发生瘟疫,又病死无数。现在在册之民恐怕不足光和年间一半。”>
刘基听后说:“我知道了,先生,《尚书·五子歌》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舒县人口凋敝,我带阿爷治理庐江,这个问题确实要重视!”>
高岱亦点头:“民生之事,非积年累月不能竞功。国不宁,则民无定,府君若要改善民生,还需安定内外才是。”>
刘基:“先生此言在理。我明日即书信庐江各县,让他们上报民册户籍,陈述民情。袁术祸乱淮扬,恐怕庐江北部多有盗贼生事,我会派于麋、太史慈、董袭三人率军平定。”>
高岱道:“善!除此以外,府君还需稳定邦交,传书江夏黄祖和荆州刘表,以结盟好,互通商贸往来,于民生有裨益。”>
刘基:“是了是了,我闻刘表与长沙太守张羡交恶,襄阳与荆南关系紧张。想必他也不愿多生事端,明日我便书信一封,还请先生到时斧正!”>
高岱拱手:“诺!”>
决定了军事与邦交,刘基又与高岱商议民政。>
刘基道:“先生,舒县为庐江郡治,现在却户少民寡。我有一策可快速充实民力,还请先生为我参详!”>
高岱疑惑:“莫非府君想行抑制豪强,编户齐民之事?此事不妥。”>
刘基听高岱以为自己要靠打压豪强,让世家还僮客、家奴自由身来编户齐民,不禁笑道:“非也非也!先生所虑,我岂能不知?”>
“我随阿爷下扬州以来,对地方豪右多有依赖之处,不然哪里能有今日?不过先生之言,吾亦有决断。”>
高岱面色严肃,世家可不是那么好收拾的,历代君主都知道世家侵公田、蓄家奴以肥私。但却都结好世家,那些想要打压豪强,有所作为者如更始王莽及桓灵二帝,最终都闹得天下鼎沸。>
他怕刘基脑子一热,那就糟了!>
刘基道:“世家于帝王而言,虽甜如蜜糖,亦毒若砒霜。若我为盛世帝王,一定会打压豪强均田地,如此方可延长国祚。然而当今天下大乱,天子困于长安,诸侯各自为战,若要匡扶汉室,定鼎天下,非得民心者不可为之。”>
“先生放心,吾知轻重缓急!”>
高岱闻言放下心,但又开始疑惑。既然刘基不靠胁迫豪强,还籍于民,那他又怎么充实民力呢?>
“府君可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请明言于高岱!”>
刘基狡黠地说:“哈哈,也有先生想不到的事!”>
高岱听刘基调侃,捧腹道:“公子啊公子,我非圣人,又如何能料尽天下事。还请快把你的妙计说出来吧!”>
刘基嘴里冒出一个词:“百越!”>
高岱一听,如遭电击:“莫非!”>
刘基点头:“正是!”>
高岱略加思索,表情渐渐严肃:“此时非同小可,可谓前无古人,府君当如何做?”>
刘基也正色道:“我欲让祖郎迁百越于舒县,把百越夷人编户齐民!”>
高岱道:“府君,如果百越叛乱,聚众而起,该当如何?”>
刘基点头:“这就是我所担忧的。我意让护百越校尉祖郎持刘氏糖、盐、粮草、吴锦、南海珠等物,与百越豪酋交易,换取夷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最新章节第四十章 庐江太守,网址:https://www.at55.net/409/409287/4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