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高才又道:“第二,那些遗留在村寨中的都掌蛮老幼,很多都是他们的眼线,而且朝廷每有围剿,还会偷偷向山上输粮运菜,使他们有恃无恐,如要彻底击败这伙叛逆,让他们走投无路,就得断其援路..........蛮人之人和优势便也没了”。>
他说到断其援路时有意拉长了声音,杨凌听出其中血腥的味道,心中不由一凛。若单从军事上的角度讲,鄢高才并没有错,有这些人在自已眼皮底下通风报信、输运粮草,都掌蛮据险而守,守上十年八年简直都不成问题。>
杨凌自然不至于在冷酷无情的血腥战场妄谈‘仁义’,学习那个曾被伟大领袖评价为“蠢猪式的军事家”宋襄公,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老弱妇孺等于是都掌蛮的斥侯和给养兵,同样是战士,可他们毕竟是手无寸铁的老弱妇孺,一定要用这个方法吗?>
更重要的是..........我是要征服他们的野心,使他们不再为祸一方,把他们纳入朝廷法制的管辖之下,可不是要屠族灭种呀,这招毒计使出来,都掌蛮还肯降么?>
杨凌忽然想起在他后世的记忆中并没有都掌蛮这个民族,而都掌蛮的特殊丧葬仪式悬棺,还被称为谜一样的存在。那么历史上这个民族就应该是很早就已经灭绝了的,在自已没有到来而使之受到影响的历史中,是不是就是因为他们的野蛮和狂妄,耗尽了朝廷的耐心,最终导致了亡族的命运?>
我今日率军围剿都掌蛮,不能采用这样酷烈的手段把他们逼上绝路,这个本该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的族群,让我使它延续下去吧。>
杨凌记下了这一条,在下边又划了条长长的横线,不动声色地道:“继续说下去”。>
“第三,叛蛮藏身之身地势险要、山高林密,刀枪威力不大、火炮难以奏效,不过下官虽不读兵法,也知道洼地用水,林中用火的道理,一个烈火、一个毒烟,此两者若擅用,必奏奇效”。>
英雄所见略同!杨凌心中欣然。昔年二十万大军平叛都不能取胜,他只领着七万兵,凭什么就敢雄心勃勃誓要拿下都掌蛮?杨凌打一开始也没想过对着这鬼斧神工的天险用常规战法。用人力抗天险,实乃下策。以烟火破天险,使都掌蛮失去凭仗,要对付这支装备极其落后的蛮军反叛就容易多了。>
鄢高才见杨凌连连点头,神色欣喜,不由大受鼓舞,又道:“第四,我军人多,山路崎岖,根本用不上,不如分路进发,各个击破,小寨易攻者先取之,则大寨孤立,也就易破了”。>
杨凌搁笔笑道:“妙哉!本官正有此意,我观都掌蛮据险而守的各处要隘,认为要彻底击败都掌蛮,必破九丝城;而欲破九丝城,则必破凌宵城;欲破凌宵城,则必剪其羽翼,先清外围,破僰王山、都都寨等险要,步步为营,促其集中而逼其决战,倒与鄢大人不谋而合”。>
鄢高才听了抬头在地图上反复搜索,细细品味,半晌才悚然动容道:“大人高见,以往用兵,官兵常腹背受敌,处处受制,正是直取要害,外围不靖的原因,这一招妙啊!”>
杨凌摇摇头叹道:“也谈不上高妙,本官正是调阅了以往屡次进剿的档案,仔细分析他们失败的原因,才想出这一招来,说起来,正是他们的失败,付出了偌大的代价,本官才知道如何避免同样的失败”。>
他闭了闭眼,深深吸了口气,抻了个懒腰道:“有这四计,再结合本官的主意,胜算又大了几筹,鄢大人,你这计策很好,依我想来,至少可以减少三成的兵马损失,功莫大焉”。>
鄢高才吃吃地道:“大人,下官还没说完呐”。>
“啊?还有,快讲快讲!”杨凌大为意外,急忙催促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到明朝当王爷 最新章节第303章 君也高才,网址:https://www.at55.net/42/42077/301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