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中的未来中国青年形象。
在毛朗先带着班里的学生学习着《诗经小雅蓼莪篇》的时候,沈之良已经带着三十六名学生去上实践课,实践课实际上就是劳动课,在乡村的公民学堂上学的学生,每天都有一节劳动课,而劳动课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改善所在乡村的卫生环境。
尤其是在一周前,在边防公署和教育署联合下达了全面推行《爱国卫生运动》的命令后,西北的各个公民学堂里的师生,都承担了更为重要的乡村卫生改造和宣传的责任,而不是过去宣传、改良。
在这个时代的中国农村的卫生条件的恶劣或许超出后世人们的想象,房屋大都破旧不堪,道路崎岖不平,坑厕杂置,露天粪缸满布,秽水盈路,污物乱弃。每年夏秋之交,蚊蝇大量孳生,霍乱痢疾连年流行。
为了改变乡村的卫生条件,尽管早在一年多之前西北就借着禁烟、防疫的名义,通过向各个村镇派出以士兵为主体的督导员试图改变这些,尽管通过进行规划调整改变了西北农村人畜杂居、改变了乡村粪便包围着村庄的恶劣环境,但是仍然只是改变了大环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恶劣的卫生环境。
而改变农村卫生环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依靠短驻的禁烟督导员显然不能改变这一切,因而这个责任就落到了乡村公民学堂的教员的身上。在中国的传统意识中,教员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人们对教员非常信任和尊重,由他们推行改善乡村的卫生条件,基本上不会遭到什么抵触,更重要的是会让那些学校里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沈先生!您来了!”
村里的老王头看着沈先生带着学生进了村子,连忙微弯着腰和沈先生语气恭敬的打着招呼,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是用先生做为对教员的尊称,对你沈教员这样的读书人的尊重是发自内心渗到骨子里的。
“王大叔,让您久等了,昨天沙子、水泥、砖块都从镇上运回来了。”
沈之良同样恭敬的对眼前的老王头说到,今天沈之良带着三十多名学生来老王家,就是为了帮其建个标准厕所,同时为建个半坑式的堆肥坑。建厕所、堆肥坑所需要的材料尽管省政府只提供了一半的补贴,但因西北早已免去了农村的全部税捐,这笔只需要两、三块钱的开支,西北大多数农户都能承受,而且出于对主任的感激和信任,也愿意付出这笔支出。
按照爱国卫生运动的规定在农村改造环境卫生条件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概括为“两管、五改”,即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为此西北的卫生等各个部门参考资料制定的了一系列的方案,其中改厕所、改畜圈、改造环境则是由公民学堂的师生利用劳动课时,帮助村里的农户建造。
不一会儿,老王头家旁边便忙活了起来,男学生们拿着铁铲挖着厕所和堆肥堆的基坑、踩着泥砖,而女生则那里用荆条编着墙板。除了必要的原料之外所需要的材料大都是就地取材,而沈之良则指挥着学生用砂石水泥和十几根稍粗的铁丝制造混凝土盖板。
“没想到现在连忙村里的老百姓都能买起水泥了!”
看着地上的两袋水泥沈之良忍不住有些感慨,感慨着现在西北农村生活的变化。搁在一年多之前,恐怕水泥还只会出现城市建筑中,可是现在天津和西北的十几家启新水泥厂,却生产着大量的水泥,售价甚至不及一年多之前的三分之一,水泥价格的下降使得水泥的使用范围更广,甚至连村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市民的奋斗 最新章节第二卷大时代 第113章 农村和梦想求票!,网址:https://www.at55.net/80/80222/37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