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1640年)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北京玄武门城外盔甲鲜明的士兵站立道路两旁一群人正在一一道别。
这群人正是要南下的周仁远和太子一行朝中大臣前来送行的是兵部尚书杨嗣昌首辅刘宇亮两位都御史黄道周和史可法还有几位侍郎。
其中只有杨嗣昌和黄道周知道周仁远此行的目的“王爷预祝你马到功成。”杨嗣昌敬酒的时候在周仁远耳边嘀咕了一句。
周仁远笑笑也举杯低声道“承你吉言杨大人。”
刘宇亮凑了过来眼睛有些湿润“王爷您可得照顾好太子啊!”这倒是个老实人。
周仁远坚定答道“一定刘大人放心本王绝不会让太子身处危境。”刘宇亮擦擦泪水“那就好那就好!”
周仁远身挎长弓正准备上马这时官道上来了一辆囚车有一对官兵押送。“囚车里是何人?”周仁远问着刘宇亮。
刘宇亮看了看囚车“哦那是陕甘总督孙传宗。”“什么?”周仁远很是吃惊“孙大人怎么被锁拿了犯了何事?河南那边怎么办?”
刘宇亮看了一眼边上的杨嗣昌没有回答。杨嗣昌眼神闪烁看着远处。
周仁远明白这是杨嗣昌干的苦笑一声政见不同便立马打压连杨嗣昌都不例外。
他跨上马背一挥手“出发!”他从衡州带来的三百士兵和崇祯配给太子的二百御林军亲卫护着太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只听周仁远大声说道“将士们你们都会唱《壮志在我胸》的吧都给本王唱起来!”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远方也许尽是坎坷路----”雄壮的歌声响彻了官道。
十二月十六日,两艘官船行驶在京杭大运河里,周仁远一行从北京的通惠河上了船一直向南,现在已经进入了山东境内。
周仁远本来是希望太子朱慈烺坐后面的官船,但是朱慈烺坚持要和周仁远在一起。周仁远从衡州带来的人习惯坐船,而朱慈烺和他的二百御林军都是北方人,从坐上船就开始晕船,吐的甲板上都是一股酸味,这可是要了亲命了。
周仁远想到最简单的办法,吩咐厨师在做的菜肴里多加姜,并且每天叫这些晕船的士兵站在甲板上呼吸新鲜的空气,在天津停靠时打乱了御林军和衡州兵的编制,这样可以让衡州兵分开照顾一下御林军。
周仁远正站在甲板上看着两岸的风光,他后世也从未在京杭运河里坐过船,今天算是开了眼界。
“四王叔,你在看什么?”脸色有些苍白的朱慈烺从船舱里走了出来。
“哦,我在感叹啊,这条运河自春秋时期开凿,到元朝时完工,经历两千多年,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先啊!”周仁远的确很感慨。
朱慈烺虽身在皇家对这大运河还是有所了解,也感叹道“这条运河历经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和我大明真正见证了历代兴亡,朝廷更替,而我大明会不会就这样淹没在这历史洪流之中啊?”
“哦?太子你没信心?”周仁远有些奇怪地问他。
朱慈烺叹了口气,摇摇头说“四王叔,虽然慈烺年纪尚轻,但是每次看到父皇忧心忡忡的样子就知道这天下出了大问题,我很想帮父皇分忧,可惜的是我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还望四王叔教我。”说着就向周仁远一拜。
周仁远连忙扶起他,“太子不必如此,我可承受不起太子的大礼。”
“四王叔不必过谦,临行前父皇早已嘱咐慈烺此行一切听从四王叔的安排,并叫慈烺以师礼对待王叔,慈烺当时就已明白此行王叔南下要办件大事,为避免朝臣口舌,才让慈烺做了个由头,不知慈烺说的对否?”
周仁远一听,觉得倒是小瞧了这个才十二岁的太子,笑道“既然太子把话说开,我就不再瞒你,此次南下确实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明月出天山 最新章节第十七章 南下一 偶遇陈圆圆,网址:https://www.at55.net/135/13538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