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吴国的政坛动荡不已,但它的国家实力却并未因此遭受太大损失,还是继续荣登江南地区的头号军事力量,继续和朱温对抗叫板,为了缓和同邻居间的关系,徐温决定向王审知派遣外交使者。
原本这是徐温分化瓦解朱温联盟的一步外交妙棋,但由于使者人选的问题,导致弄巧成拙。
徐温派往的使者名叫张知远,这位哥们也许天生嚣张高调惯了,外加王审知确实不过是个弱小藩镇势力,所以张使者到了闽地以后,举止傲慢、态度嚣张。
原本,使者来往,即使敌对两国,也不至于涉及性命,如果张使者态度好点,嘴巴灵点,说不定还能缓和两国之间的关系。
但张使者的种种态度令王审知大为光火,和谈是不可能了,王审知直接下令把张使者斩首,然后把这件事向中原的朱温进行汇报。
朱温自然十分赞赏王审知的这种做法,当然严重后果是,王审知和淮南吴国的外交关系从敌视转化为彻底恶化,完全没有好转的可能性了。
当然,王审知并不惧怕淮南吴国,尽管吴国的军事实力很强,但王审知从一开始就把赌注压在朱温梁朝身上。
为了向朱温梁朝进贡,王审知可谓下足血本,路上交通不便,王审知便派遣进贡使者团从福州海港出发,路经吴越的温州、台州、明州,到山东登、莱两州登陆,然后到梁朝的都城开封。
海路风险极高,波涛汹涌、海风巨浪是司空见惯的事,进贡使者团溺毙者十有四五,但王审知毫不动摇,坚持不断。
和淮南的关系闹僵了,那么必须和另外几位邻居搞好外交关系。
闽地的北方邻居是吴越的钱镠。
钱镠和淮南吴国之间基本上是战火连天、战事不断,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王审知自然要和钱镠搞好外交关系。
贞明二年冬,王审知和钱镠之间达成了一场政治婚姻,王审知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钱镠的儿子钱传珦,双方正式结为儿女亲爱,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和平共处时期。
闽地南方的邻居是割据岭南的刘岩。
岭南不毛之地,其实并非割据称霸者的理想场所,所以岭南节度使走马观光式的换了好几拨,最终在刘隐手中生根落地。
刘隐的祖先是河南人,因经商而迁移至岭南一带,其父亲刘谦因攻打黄巢军队有功,而被封为封州刺史。
刘谦死后,长子刘隐继任封州刺史。
乾宁年间,岭南节度使刘崇龟病逝,朝廷任命唐朝宗室李知柔为岭南节度使,但李知柔还没走到岭南治所广州,广州城的守将卢琚和谭宏玘便率兵叛乱,吓得李知柔躲在湖南,不敢再往南行进。
关键时刻,封州刺史刘隐挺身而出,率封州兵成功镇压了卢、谭叛乱,迎李知柔入广州,被李知柔任命为行军司马。
光化元年十二月,岭南地区再度发生叛乱,韶州刺史曾兖和广州将王怀勾结,攻打广州,又是刘隐挺身而出,击发叛军,确保了广州的安全。
但曾兖的部属刘潼又占据浈阳、浛匡两地继续作乱,刘隐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再次出兵,彻底解决了这场叛乱。
李知柔被朝廷召回后,门下侍郎徐彦若为新的岭南节度使。
作为文官的徐彦若自知没有能力掌控岭南的局面,主动向李氏朝廷推荐刘隐,于是刘隐被任命为岭南节度副使,实则操控了整个岭南的军政大权。
天复元年,徐彦若病逝,临终前推举刘隐为岭南节度使留后。不过刘隐在乾化元年因病去世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刘岩。
比起刘隐,刘岩更加的狂妄自大,对中原梁朝的态度也就不那么的谦虚低调了。
王审知也察觉到了岭南刘氏集团的内部变化,为了搞好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龙凤团 最新章节第七十八章 又乱,网址:https://www.at55.net/18/182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