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正值九月,大漠空旷干燥,渐渐失去蓬勃生机。岐州通往雁北官道上,大小辎重车辆正在吱吱呀呀前进,临时征调各地来的勤王士兵,高矮胖瘦,参差不齐,拖着沉重的步子,缓慢地前行。
前面就快接近雁门关,想到将要面对强悍的突厥骑兵,众人心里都极为沉重。
却有一人立马站在一个土坡上,望着远处的狼烟,愁眉不展,正是此支军队主帅云定兴。
这勤王救驾本是好事,但两军交战,败则有性命之忧,不是被皇帝按责砍头,就是死于敌军刀箭之下,再说突厥人凶狠异常,实无胜算把握。
云定兴看了看装备不齐的军士,不免叹了一口气,问身边探兵校尉问道:“距离突厥大营还有多远?”
校尉答道:“回将军,多则一天,少则半日,前哨已探到突厥的小股骑兵。”
云定兴沉思片刻,当下命令:“大军暂缓前进,召各军统领过来议事。”
小山坡上,前军后军等诸军校围坐一起,四下议论,有的说安营扎寨,等其他援军来了再作打算,有的主张派小股兵马骚扰敌军。
众人莫衷一是,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正在这时,一阵马挂銮铃响,只见几骑马匹直冲上山坡,为首的却是两位少年,众军士大惊,欲要横枪拦住。
那几人见有人要拦,跳下战马,为首的少年大叫道:“云将军,小侄李世民奉家父唐公之命前来投靠将军,特来勤王救驾,有妙计禀告。”原来此班人马正是李世民等人。
云定兴知道李世民是唐国公李渊的儿子,忙叫人放他过来,问道:“世侄有何妙计,快说!”
李世民向众统领施了个礼,对云定兴说道:“始毕敢举兵围天子,必谓我仓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昼则旌旗数十里不绝,夜则钲鼓相应,其必谓救兵大至,望风遁去。不然,彼众我寡,若悉军来战,必不能支。”
云定兴一听,一拍巴掌叫道:“真是英雄出少年,多建旗鼓为疑兵,此计甚妙,马上照办!”
这支军队本是七凑八拼,行军打仗虽是不行,虚张声势却很在行。
当下全军分为三十营,每营五百人,杀气腾腾地往雁门关而行。白日则八卦旗、蜈蚣幡儿,旗幡招展,杀声震天,夜间则流星探马,钲鼓相应,火光连片,遮满了半边天。
且说突厥兵马,本是善于突袭,行军打仗,却也没有多少章法,今见南面数十里内,旌旗不绝,鸣钲振鼓,前后呼应,以为隋军救兵已至,心下惶恐。后方又遣使告知始毕可汗:“北边有急。”是说北部铁勒部落要来偷袭。
铁勒部落当时主要分布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本和突厥同出一族,语言和风俗一致,曾和突厥都受柔然压迫。
当时铁勒部落正准备起兵反抗柔然,却突遭突厥袭击,被俘五万多户,突厥因此强大起来,不久消灭了柔然。从后铁勒与突厥势不戴天,时常于碛北骚扰突厥部落。
始毕可汗信以为真,见后方告急,隋军赴援大军声势浩大,心中暗叫不好,便一声令下,突厥兵全线回撤,这雁门之围就如此而解,不曾死伤一人。
又过数日,李渊也率勤王大军赶到雁门,护送杨广和群臣回到晋阳。
自此后,杨广几乎惊破了胆,洛阳和长安附近又出现数股起义军,杨广再也不敢呆在北方。
他对老臣苏威说道:“北方流年不利,兵灾连绵,朕要移驾江都,江都吴侬水乡,人物温顺,朕觉得安心。但晋阳为北方重镇,北拒突厥,南护洛阳、长安二京,你且推荐一个能人,替朕镇守晋阳。”
苏威沉思了一下,说道:“臣推荐一人,山西抚慰大使李渊沉稳有谋,曾在龙门大败贼人毋端儿,杀死数千人,后又领兵打败绛州柴保昌,俘敌数万。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倚青剑 最新章节92、两位少年,网址:https://www.at55.net/210/21048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