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尚书里面,就属黄观最客气了,只是针对夷商问题,其余几个,那是毫不留情……朝廷上下,有多少弊端,他们一清二楚,现在处理起来,那叫一个得心应手。>
瞧这个样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地方,带着大功返朝。>
而刚刚执掌部务,接触权力的几个人,全都心惊肉跳,寝食不安。>
诸如杨士奇,就拜见徐景昌,跟他念叨,说是六部尚书,在朝的时候,统御百官,总揽朝政。>
现在出去了,依旧说一不二,权势熏天。>
“定国公,有人讲蹇夏在朝则朝重,在外则外重……全然不知道通政司才是总揽朝政,那是正一品衙门,真是让人可发一笑。更有一些官吏也是这么看的,说什么国公不过是摆设。”>
徐景昌笑了,“杨尚书啊,这话其实也没错。不管品级提升与否,通政司依旧以疏通政务为先,并不会具体执掌什么……如今重臣前往地方,惩奸除恶,属实是有大功于朝廷。他们有什么要求,只要合乎情理,各部必须从速处理,不可拖延。有了大功,也要及时昭告天下。若是有小人诽谤,定要严惩不贷!总之,朝廷要成为诸公的坚强后盾,不可有任何掣肘行为,你明白我的意思?”>
杨士奇慌忙点头,“下官明白,定国公当真是宰相胸怀,能比肩古之明相!”>
又说了几句恭维的话,杨士奇才不咸不淡离开。>
他在徐景昌这里碰了个钉子。>
满以为徐景昌回忌惮蹇义等人,不许他们还朝。>
却没有料到,徐景昌生怕天下人不知道似的……他是卯足力气,替几个人宣扬,毫不吝惜笔墨。>
称呼蹇义为国之柱石,叫夏原吉是当世萧何。>
吹捧的用词,让人都有点反酸水。>
几个月下来,蹇义等人名声大振,朝野上下,无人不知。>
朱棣也很关注这些事情,他趁着武英殿会议,把徐景昌叫来,其余重臣也悉数在列。>
“定国公,如今重臣巡视地方,可有多少成果,可以上奏朕知?”>
徐景昌道:“陛下,此番诸公是为了清查百官俸禄的问题,眼下已经清理出一千多万两的火耗,悉数纳入朝廷岁入。另外又追回了三百万石原来给藩王府的粮食。再有针对地方商税,也经行了整顿,大大增加了岁入。这些都是蹇义和夏原吉等人的功劳,臣以为应该重赏。”>
朱棣点了点头,“这事先不着忙。朕问你,这些都废除了,地方官吏可是会有抱怨?通政司有什么应对手段?”>
徐景昌道:“陛下,这个臣令人研究过,以京官为例,因为应天居大不易,花销太大,所以才设置了应天津贴。现在思来,一些偏远的州县,生活艰苦,日子艰难。似乎也该给外官一些补贴,让他们能够生活轻松一点。”>
朱棣眉头挑了挑,沉吟再三,点头道:“可以,不过具体标准,必须交给朕过目。”>
奶奶的,绝不不许你胡乱花朕的钱!>
徐景昌毫不在意,甚至笑道:“雷霆雨露,俱是天恩,此事正应该由陛下亲自确定,才能彰显陛下仁慈之心。”>
徐景昌答应这么痛快,他是半点不在乎,朱棣想要管俸禄的事情,很快就会有成堆的公文送给他,让陛下好好研究,保证没有任何差错。>
朱棣又道:“除了财税之外,还有什么功劳?”>
“接下来就是官风吏治。”徐景昌道:“目前为止,臣已经收到了几十份弹劾奏疏,其中牵连的贪官污吏,遍布各省,有许多人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臣已经拟定了一份名单,请陛下御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姑父叫朱棣 最新章节第三百二十四章 汉王谋反,网址:https://www.at55.net/365/365166/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