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对撞机项目,实在是太复杂、太麻烦了。>
要建造一座大型的粒子对撞机,需要的时间最低也是五年起步的,不谈建造需要的时间,他们还很缺少相关的人才。>
但是,基础研究是必须的。>
如果没有粒子级别的实验研究,后续再做一些全新的研究,可能都会碰到类似的问题,也就是缺少理论支持。>
粒子级别的研究关系到最底层的理论,关系到湮灭物理的基础构架,也直接关系到物理的终极追求-->
力学的统一!>
实际上,保罗菲尔-琼斯说‘缺少粒子级的研究’,王浩对此深有体会,几年前他就希望能够解析电磁力,结果就发现理论相关的缺失。>
保罗菲尔-琼斯、海伦的研究领域也一样,他们希望能够把湮灭理论和粒子物理结合在一起,但一直到现在,相关的成果都像是在‘打擦边球’,只是通过一些共性,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却无法闭环的数学逻辑。>
“粒子级的研究关系到理论。”>
“到了实验中,肯定会有很多新发现,是未来必须要做的……”>
王浩和其他人商议一番以后,就做出了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决定,但他们所见到的并不是常规的粒子对撞机,而是要在粒子加速器以及其他部分,添加很多个强湮灭力场制造设备,最好是让通道完全被强湮灭力场所覆盖。>
这就需要很多的强湮灭力场设备,甚至要进行‘制造大范围强湮灭力场技术’的研究。>
湮灭粒子实验组的研究方向,一直都是追求制造更高的‘场力强度’,他们的常规设备制造出的场力,覆盖范围还是太小了。>
‘增加覆盖范围’的研究,也能算是湮灭力场技术的新方向了。>
“场力强度,倒不需要太高,三倍率到六倍率就足够了。”>
“在四倍左右的光速状态下,足以完成绝大部分研究,如果再有需求,后续还可以进行调整。”>
“但无论如何,还是要建造大型的对撞机……”>
王浩做出了决定以后,马上联系了科技部门,和负责相关事务的官员谈了下,同时也让耀军去做项目倡议,他很确定的说道,“我已经和科技部门打招呼了,你号召对撞机项目,用我的名义也可以。”>
“这样审批速度应该会很快。”>
阎耀军听了以后非常兴奋,他的老师胡厚荣为对撞机项目奔走了十几年,结果可以说是一无所获。>
胡厚荣退休了,他成为了国内粒子对撞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也同样开始为粒子对撞机项目奔走,但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有了王浩院士的支持,到时候肯定会一路畅通。>
阎耀军兴奋中还是提醒王浩说道,“王院士,上次我就说过了,这个项目主要问题是没有人才。”>
“即便是对撞机建成了,我们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做研究。”>
“大型对撞机维持就需要上千物理学家,还需要几千个各领域的工程人员,比如,计算机工程师。”>
“最主要还是有经验的粒子物理学者……”>
“这个领域的人才太少了。”>
这就是发展问题。>
现在粒子物理领域的学者数量还赶不上三十年前,因为当时和核子组织是有合作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也进行持续不断的运行。>
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国内和核子组织暂停了合作,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实验也没有再进行。>
两者加在一起,就导致粒子物理领域的学者根本无事可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最新章节第五百六十四章 能购买设备,为什么要自己做研究?得不偿失啊!,网址:https://www.at55.net/406/40633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