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作为战略物资,不准郡县自行种植。农耕会后,辛何以雍公府的名义行文各郡,将种植棉田的额度确定下来。义阳郡四万亩,汝南郡三万亩,南乡、新野、襄城、新城各一万亩,共计十一万亩。
公文一出,除了汝南太守阴敦外,各郡都表示不满,杨安深府衙大堂坐满了来拜访的士绅。年前这些人送了大量的礼物给杨安深,想着棉田分配的时候能多占些额度。当初杨安深大包大揽地许诺,如今只得了四万亩的额度,远不够分配。
茶水喝至无味,杨安深被吵得头痛,一拍案几,喝道:「诸公不要吵了,只要能保证粮赋上缴,愚不管你们种多少棉田,若是安玄怪罪,自有愚替你们顶着。」
有了杨太守这句话,众人喜笑颜开,种粮哪有种棉划算,家中田地多数种上棉,届时花些钱买粮交赋便是。
汝南郡,阴敦将棉田额度分配下去,叮嘱属僚道:「去年种棉人得利,今年跟风者肯定多,雍公给愚的私信中言明,所谓谷贱伤农,同样的道理棉花多了收益必然会猛跌,尔等前往各地劝课农桑时一定要讲清楚,要农人不要盲目跟风种棉。」.
在场的官吏多不以为然,不少人盘算着自家的田地今年也要种上棉花,去年种棉人的收入给个五品官都不换,就算棉价下跌,总比种粮强吧。
官府没有严令不准种棉,也没有出台处罚措施。正如杨安玄所预料的,打算悄悄种棉的人很多,连带着棉种价格飞涨起来,一斤棉籽涨到了二千钱,依旧是有价无市,吴陈氏家去年种棉,这些天不断有人上门求购棉籽。
年底小姑子出嫁,丰厚的陪嫁让四村八乡的邻人眼热不已,都知道吴陈氏种棉至少赚了数十万钱。吴陈氏与丈夫吴雄商量着明年在老宅旁边另起处新宅,一家人搬过去住,也不算分家。
吴雄有些意动,跟父亲提了提,老吴头不表态,弟弟吴壮两口子眼见哥哥富起来,有些不情愿。过年的时候吴陈氏拿出钱,给一家人添置了新衣,又采买了许多东西,风风光光地过了个好年,
今年开春,官府通知吴家种棉田的额度仍是四十亩,吴王氏闹着今年自家也要种棉,那四十亩的额度要分她一半。
去年种棉的时候,老吴头不同意,发了话分开算,吴王氏还冷言冷语地讥讽了几句,结果打了脸,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嫂往家装钱,不好说什么,今年她可不想错过发财的机会。
老吴头发了话,这日子越过越好,世道自己却看不明白了。虽然官府给的四十亩额度是给老大的,但一家人还未分家,今年两兄弟就一人种一半,老吴头自己决定还是种粮。
吴陈氏知道今年有很多人准备私下种棉,要拦是拦不住,索性同意,借了这个机会提出分家,吴王氏得了二十亩的许诺,与丈夫吴壮满口答应下来。
小姑子吴梅(陈吴氏,因为习惯的原因,很多地方没有采用这种描述,比如何氏应该说杨何氏,书友明白就行)回娘家,央嫂子给夫家一些棉籽做种,他家今年也准备种上四十亩棉田。
得知陈家的地离水源远,吴陈氏埋怨了她几句,没有水这棉还能种吗。吴梅委屈地说陈家人得知以前自家种过棉,说什么也不听,一心想跟着种棉,自己不答应丈夫一家人便冷言冷语,说她向着娘家。
把棉籽拿给吴梅,吴陈氏隐约感到不安,这段时日耳濡目染都是粮田改种棉田之事,官府派人前来宣讲,叮嘱农人不要跟风种棉,要保证粮田的种植。
吴陈氏与丈夫吴雄暗中商议,还是听官府的话自家的地只种二十亩棉,其他的地还是老老实实种粮。吴王氏则不然,家里一百一十亩地种了八十亩棉,吴陈氏劝了几句见她不听,也就罢了,硬劝还感觉不想让她发财呢。
等
棉田种下后,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棉田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扬锋汉起 最新章节第五百二十一章农为国本,网址:https://www.at55.net/406/406362/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