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在这临近新年的日子里,江夏郡邾县城南,旌旗蔽日,人声鼎沸。>
江北大都督刘基领兵六千,准备攻打江夏太守黄祖领兵镇守的邾县。>
中军大帐里,刘基、高岱、董袭、刘晔、凌操、诸葛亮俱在,他们正在商议作战部署。>
高岱和董袭是昨日赶来汇合的,他们在占领鄂县后,随即乘船北渡,跨过江水与刘基会师。>
今日,众人拿着斥候打探回来的情报,都不禁感到一阵棘手。>
这是为何呢?>
因为他们面临着,大军只能从城南一面发起进攻的情况。>
邾县的城墙并不高,约莫两丈七(约6米),城郭也不宽广,周长不过九百余丈(两千米出头)。>
单看城墙的话,确实算不上坚城。>
但邾县易守难攻之处,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
首先,刘基是自南向北进攻,所以邾县城北自然是过不去的,除非刘基将邾县团团围住。>
而邾县西侧不远处,就是浩瀚的江水,江夏水师可以从江上协防此侧。>
至于城东,这里确是一片平原,但黄祖领部将邓龙在城外屯驻,要想从城东进攻,就得先消灭邓龙所部。>
在刘基看来,消灭邓龙并不难,但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邾县城东数里外,乃是一片连绵起伏、凹凸不平的丘陵。>
这片丘陵延伸得很远,乃是大别山的余脉。>
丘陵地带视野不佳,如果有一支援军潜伏穿过这片丘陵,骤然对正在攻打邓龙的刘基发起突袭,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刘基的军队溃败。>
所以要想剪除在邾县城东平原上屯驻的邓龙,就要先控住更东侧的广袤丘陵!>
刘基问麾下一众勇将和谋士:“诸位可有破城良策?”>
高岱起身,用舆图将邾县的情势给众人讲解了一遍,然后对刘基道:“少主公,与其从陆上攻破邾县,不若寄希于徐盛的水师!”>
刘基点点头:“高先生所言不错,本督麾下有材官六千,水师三千。而城内黄祖,观其阵势,至少有守军三千。要强攻破城,实属不易。”>
刘晔发言:“邾县临江,我军两面攻城,难竟功也!”>
这时董袭出列,豪气冲天地说道:“大都督,诸位先生之言虽没有错,但敌军经不经打,还要试过才知道!请给末将两千兵马,试探守军强弱!”>
凌操也请战道:“大都督!末将愿为先锋,为大都督破城!”>
刘基笑起来,抬手想要拒绝二人的请战。>
一旁的高岱突然说道:“少主公,驻足不前难免挫伤士卒锐气,不若给元代和凌将军兵马,试探一下黄祖。”>
高岱出此言,是为了关照董袭。因为他和董袭近日来多有合作,关系融洽。>
刘基听高岱说完,将滑到嘴边的话收回、>
略加思索后,刘基觉得董袭所言也不无道理,他发兵进攻,岂有先怯战的道理?>
于是刘基掏出令箭,拍在案几上道:“既然如此,就命汝二人出战!>
“董袭、凌操听令!”>
董袭和凌操抱拳:“末将在!”>
刘基战意十足地说道:“董袭,命你领两千人攻城!”>
董袭接过令箭:“末将领命!”>
刘基又命令凌操:“凌操,你领两千人进攻城东邓龙的营寨!注意提防东面的山坳!”>
凌操接过令箭:“末将领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从单骑下扬州开始 最新章节第一百一十五章 对峙邾县,兵进三江口!,网址:https://www.at55.net/409/409287/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