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南帆案终于尘埃落定,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个倒霉蛋被殃及池鱼,那就是广州都督府司法参军何青裘,这位何某被宁道务当场搜出一块玉佩,事后证明那玉佩是个信物,凭此信物可取出卜南帆存放在广州最大柜坊永福斋里的一万缗钱。那是名副其实的万贯家财,也让何青裘收受贿赂的罪名铁证如山,随即解职查办。而案子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就仿佛水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水浪退去后,一道道余波涟漪仍旧在影响着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
十天后,大庾岭,秦关。
大庾岭又名梅岭,乃五岭之首,越王勾践的子孙汉将梅绢,曾在此筑城据守,并在岭上广种梅树,因而得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人攻取岭南,并在梅岭筑关,又称秦关,打开了沟通南北的孔道。
如今,这条南北孔道因为年久失修已是孤绝险峻,罕有行人会选择此路进出岭南,只是今日有些奇怪,秦关上竟然站着三个人,一个虬髯大汉,两个俊朗书生,正是宁道务、李闲和张九龄三人。
“两位兄长就送到这里吧,前路艰险,子寿独自上路便是。”在秦关古道的入口,张九龄冲李闲和宁道务深深施了一礼。
宁道务瞄眼那条仅凭肉眼就能看出有多难行的古道,冲张九龄道:“九龄就不再考虑考虑了,须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你小子可别受不得苦又后悔。”说着他捅了捅一旁的李闲,自然是希望李闲也跟着劝两句。
李闲看着一脸坚毅果决的张九龄,冲宁道务笑道:“大哥别指望我劝子寿,刺史大人找的是你,跟我可没关系,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闭门造车非是不可,但总归登高才能望远,子寿出门游历长长见识也是应该的。”
宁道务一听嘟囔道:“你小子倒会做好人,不过说的也确实有道理,算了,反正以后张大人也管不着我,就让他自己烦恼去吧。”
李闲和张九龄听到他的嘟囔都不禁莞尔,张九龄冲李闲道:“李兄的话总是能给子寿以启发,其实在子寿心中已经把李兄作为榜样,正是因为深觉与李兄之间有着太大差距,所以子寿才会有此番外出游历的决定。”
李闲被张九龄这番夸赞弄得颇有些惭愧,不过张九龄倒并非虚言,他之所以做出出门游历这令人意外的决定,连叔叔张弘雅坚决阻止都不起作用,就是因为在卜南帆案中李闲给他的震撼太大,以致他将李闲视为偶像,甚至他原本所做的决定更加激进,是打算赴神都参加科举,而且还是参加李闲考中的明法科,这已经完全是一个偶像追星的心态了,李闲知道后吓了一跳,他可是知道张九龄是在二十七八岁高中进士才入仕为官的,进士的含金量可不是一个只要把唐律背诵熟练的明法科能比的。李闲虽然很骄傲自己能够影响到张九龄,可着实不想就这样害了张九龄的前程,使得日后少一个开元名相,所以很是费了番口舌才打消张九龄的念头,当然,副作用就是张九龄坚定了出外游历的决心,对此,他退而求其次,自是十分支持的。
此时张九龄再次表达崇拜之情,李闲不免有些心虚,忙道:“子寿莫要妄自菲薄,若论为政做官,日后子寿定然强过我百倍,我……我不过是比子寿痴长几岁而已。”
“不错,”宁道务从旁接口道:“九龄老弟你在同龄人中已经是佼佼者了,虽说比起李老弟还有些差距,那也正常,你们的年龄毕竟,等等,李老弟,你今年多大?”他转头问李闲。
李闲一怔,心虚的道:“小弟今年二十有三。”
宁道务猛的一拍脑瓜子,叫道:“原来你才二十三,可我怎么觉得你比我还大呢,少年老成,少年老成啊!”
李闲越发心虚,干笑着不敢说什么,心中道我何止是少年老成,根本就是个从一千多年后穿越过来的妖孽,说我是千年王八投胎都不过分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闲唐 最新章节第一卷 无字卷 第二十六章 历史的选择,网址:https://www.at55.net/73/73351/27.html